【文/ 安妮】 (2014年8月)
我足足排了一小时队,才买到香港书展的入场券。畅游在书展会上,我仿佛在参加一个大聚会:有大人牵着孩子的;有三三两两的学生们;有年轻的情侣;还有年老的夫妻。他们齐聚在2014年香港的阅读盛事中,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。
人们常说香港人太忙,没时间看书。但这次,我亲眼看到了香港人对阅读的痴迷,对知识的渴望和学习的不倦;悟出了香港金融、科技等始终领跑世界的真谛;读懂了香港为什么能创造出令人尊重的社会环境和独特的生活氛围。商场里,洗手间一尘不染;公园里,花草树木剪裁整齐。香港人用自己的学习和智慧,努力保留着这座城市的原汁原味。
有文化的民族才是有希望的民族。据悉,2011年,中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:中国人均读书4.3本,比韩国的11本、法国的20本、犹太人的64本少得多。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图书生产国,我国户均消费图书只有1.75本,是人均阅读量最少的国家之一。
前几天看到一个关于美国纽约的短片,有一个场面让我很感动:在地铁里,在公共汽车上,不管是男的、女的、老的、少的,站着的、坐着的,许多人手里都捧着一本书,读得那么如饥似渴。相反,在我们的地铁里,在公共汽车上,老年人在睡觉,年轻人在玩手机,津津有味、乐此不疲。从他们的脸上不难看出,精神上的某种空虚。
由此,我不禁想起了公司的年轻人。几年前,我曾把《礼物》一书,作为春节礼物,送给每位管理者。拿到书时,大家都兴奋不已。我相信有些人读懂了它,把今天的拥有当作上帝给的礼物,好好珍惜。而有些人,可能把书当成了摆设。我曾经送给每位员工《不报怨的世界》一书,当时大家一边阅读,一边戴着随书赠送的小手环,让我高兴的是,许多员工随着手链的左右手变换报怨的坏毛病一天天减少。最近,公司发给员工的《少有人走的路》,通过写读书分享,我看到大家共同的成长和进步。还记得几年前那本《牛津中英文字典》吗?那是我送给每位员工的礼物,扉页上我根据每个员工的特点写了一句话。从大家现有的英文水平可以想象,那本字典有的已经翻旧了,有的早已躺在书架上,上面落满厚厚的灰尘。
有时,我常常问自己:“人为什么要读书?”后来,我终于发现,人生是学习的旅程,书就是你一生的伴侣。活着就要读书,为工作而读书,为生存而读书,为爱情而读书。
一度,我曾经情绪低落,很长时间处于抑郁状态,对生活失去信心,谁都无法打开我的心结。后来,儿子给了我一本《正见》的书,是这本书,把我从精神的深渊中拽了出来。书中的一句话,让我猛醒:“任何事、任何人都是在变化中,可能向好的方向变,可能向坏的方向变,只有面对变化,坦然接受任何变化,才能不被生活打倒。”直到今天,我始终感恩于儿子,在我迷茫时送给我的那本书,是它引领我走出情绪的低谷,面向生活的阳光。
读书,让我们成长;读书,带给我们快乐。香港书展又一次打开了我的眼界,让我有了第一个电子图书,相信它会带给我更多的知识和力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