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9/13

曾经

【文/安妮】(2017年9月)
曾经,二十年前,一天只卖一杯咖啡的咖啡屋能活到今天;曾经,数不清的酒吧、西餐、咖啡拥挤在三里屯那片自由的乐土上;曾经,无数的实力派歌手在酒吧驻唱,每晚不停地跑场,呐喊着心中的梦想!

这就是曾经的三里屯,欢乐与悲伤,成功与失败都在这个挨山塞海的地方上演。人们游走在花红酒绿的夜里,喝着超量的鸡尾酒,在酒精的作用下说着平时不敢说的话。于是,恋爱的人走进婚姻,用酒祝福;失恋的人扛起悲伤,借酒消愁。

直到现在,我都清楚地记得,一个男孩在“安妮咖啡”独自喝酒的情景。当任贤齐的“心太软”响起时,他瞬间泪奔,旁若无人地释放心中情感,似乎所有的委屈和压抑都在那一刻被引爆。他慢慢地吞下手中那杯并不好喝的苦酒,听着别人的故事,流着自己的泪水。歌声结束了,他站起来走向我,从裤兜里掏出一张100元放在吧台,对我说,“大姐,能帮我再重放一遍吗?”看着他满脸泪水,我在点头中把钱还回他。那一晚,“心太软”循环了无数次……

1997年岁末,“安妮咖啡”一年了。经过一年的历练,我从最初的懵懂走向淡定,开始尝试在咖啡屋增加肉类、披萨和意面。然而,令我没想到的是客人对这些佳肴非常认可,美国安格斯T骨牛排、夏威夷披萨等丰富美食一下把生意拽了起来。渐渐地,有些客人开始为美食而来,我也会为常客做一些菜单上没有的小吃。就像作家王溯,每次我都会烤制他最喜欢的奶酪蒜蓉面包,面包上抹一层带蒜辣椒酱,再放一层奶酪碎,然后放进烤箱。几分钟后,从烤箱拿出,奶酪的蒜香味一下子会迷漫到咖啡屋的每一个角落,余味悠长。

随着时间的推移,“安妮咖啡”在三里屯逐步有了名气。一些社会达人、港澳名人都是咖啡屋的常客,他们把“安妮咖啡”亲切地称为“玻璃房”。有一次晚上突然起风,一个树枝随即被风刮下,砸在客人就坐的太阳伞上。我赶紧跑出去,对客人说,“对不起,没伤到吧?”,大家都笑着说没事。但其中一个人抬起头,看着我说,“你知道吗?如果真是重物掉下来,砸到我们,明天香港报纸就会有一个特大新闻,香港最著名的五位导演,昨晚在北京三里屯玻璃房咖啡被砸。”听到这些,大家都哈哈地笑了起来。
回望过去,我亲眼见证了三里屯汽配一条街的繁华,酒吧一条街的狂热,直到现在国际大牌的涌入。三里屯,这个代表着最本土又最前卫的融合地,从辉煌走到低迷,又从低迷走向复兴。我们都是时代的产物,谁也躲不过这一波波的轮回,就像“安妮咖啡”的命运,在最美好的时候被拆除了。

那是1999年秋天,经营三年的“安妮咖啡”被冰冷的推土机瞬间化为平地!我站在它的面前,亲眼目睹了陪伴我三年的安妮咖啡,就这样被无情地拆除,消失在一片废墟中。我人生的第一次创业就这样戛然而止,它带着我三年的悲喜,在眼泪中成为了过去。太多太多的故事在那一刻封存在我的记忆里,被标注在安妮意大利餐厅的扉页上。那个曾经坐落在三里屯汽配一条街最北端,十字路口红绿灯西南角的“安妮咖啡”已经离我而去。而新的“安妮咖啡”随即出现在朝阳公园西门,开业半年后,店名由“”安妮咖啡”改为“安妮意大利餐厅”。

直到现在我都不明白,为什么当初三里屯“安妮咖啡”的第一天只卖了一杯咖啡,全天的流水仅十元。但幸运的是我们活了下来,不但活着,还健康地活到今天!从当初不知道自己能活几天的小浮游,到今天的长跑小乌龟,我们做的仅仅就是低头做好手上事,认真做好每一天。其实,做人和做生意一样,不管起点在哪,只要肯学,只要坚持,只要脚踏实地的干,一定会越来越好!毕竟,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,能短跑的人比比皆是,能跑马拉松的人却寥寥无几!

相信曾经那个弱小的、第一天只有十元流水的“安妮咖啡”鼓励了每一个安妮人! 二十一年的历程,我们像小蜗牛一样努力前行。路上,有人笑我们慢,有人笑我们笨,但餐厅发展的快和大并不是我们的追求。我们想用工匠的态度,雕刻出一个小而美,精而强,长而久,像家一样的餐厅。而今,安妮的五百多伙伴每天都在践行这个目标,共同创造着一个客人喜爱、独一无二的家庭餐厅!